网站访问量
期刊简介
期刊名称: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刊期: 双月刊
电话: 18911236162
Email: sypfbx@vip.sina.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65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1293
《鲍曼美容皮肤科学(第3版)》新书发行——全球美容经典著作
<正>在中国医疗美容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历史性转折期,医疗美容行生态正经历着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运营的深刻变革。医美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伴随市场扩容而来的技术操作规范体系不完善、产品服务同质化困境等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鲍曼美容皮肤科学(第3版)》的引进恰逢其时。主译杨蓉娅教授在医学美容领域深耕数十年,此次携手行业内70余位专家及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确保《鲍曼美容皮肤科学(第3版)》中文版以高质量呈现。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皮肤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
卞世俊;杨蓉娅;<正>1生长因子的概述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是一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激活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生长、分化的细胞因子,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神经修复、免疫调节等功能[1]。常见的GF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2]。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荣登皮肤病与性病学科技期刊榜——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总汇第四版发布
<正>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4年12月13日正式发布了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祝贺《实用皮肤病学杂志》荣登分级目录榜(T3)。自创刊以来,《实用皮肤病学杂志》一路披荆斩棘,在重重困难中坚守,凭借着对皮肤病学事业的执着与坚定信念,一路砥砺奋进。这份坚持与努力,成就了杂志今日的成绩。未来,《实用皮肤病学杂志》将继续保持昂扬斗志,不负众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持续提升品质,为推动皮肤病学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的检测分析
李宜蔓;邓丹琪;目的 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n=58)、特应性皮炎患者(特应性皮炎组,n=61)和健康体检者(健康人群组,n=78)的基本情况、实验室检查资料,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满3个月时复查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银屑病组和特应性皮炎组患者SCCA值、SCCA异常升高的发生率高于健康人群组(P<0.05)。银屑病组患者尿蛋白(PRO)阳性发生率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值高于健康组(P<0.05)。银屑病组患者治疗后SCCA值、白细胞(WBC)计数、银屑病面积与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均降低,总蛋白(TP)、白蛋白(Alb)值升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SI评分显著正向影响SCCA值。结论 血清SCCA值在寻常性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均表达升高,且SCCA值异常升高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ASI评分与血清SCCA值呈正相关;银屑病患者治疗后SCCA值显著降低。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皮肤病与性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关于召开第九届学术会议的通知
<正>各有关单位、各位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皮肤病与性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10月中旬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诚挚邀请全国同道踊跃参加。现将会议事项通知如下:
中西医结合痤疮诊治专家共识
赵俊英;<正>痤疮(acne)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高发人群为青少年,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为特征,好发于颜面、胸背部,易反复发作。遗传、雄激素诱导皮脂异常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免疫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均与痤疮发生相关。1流行病学痤疮的世界范围内人群发病率为9.4%,位居全球第八大疾病,其中男性发病率为8.96%,女性为9.81%[1]。
银屑病的共病:研究现状与前景
晋红中;吴超;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可伴有多种共病,且共病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共同的遗传背景、重叠的慢性炎症过程、异常的免疫调节机制可能是银屑病并发多种共病的基础。脂肪因子是代谢性疾病与免疫性疾病并发的一个纽带。银屑病与其共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未来研究的方向,针对可同时改善银屑病及其共病病情的治疗方案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针对银屑病及其共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标志物的研究亦有待深入。构建银屑病共病的评估及管理体系,建立银屑病患者发生某种共病的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筛查、治疗并预防银屑病的共病。
点阵激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卢忠;乐百爽;<正>1概述点阵激光的概念最早提出于2003年,Manstein等[1]于2004年首先对点阵激光的临床应用作了系统的阐述和报道,这种技术是基于局灶性光热作用(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利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扫描手具或透镜等),使激光发射出很多直径细小且一致的光束,作用于皮肤后在其中产生很多大小一致、排列均匀的三维柱状热损伤带,称为微热损伤区(microscopic thermal zone,MTZ)。MTZ的直
脂溢性皮炎病因机制的研究进展
祝行行;蒋文静;朱威;脂溢性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在皮脂溢出基础上发生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研究发现,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与马拉色菌、脂质、免疫反应、皮肤屏障功能及个体易感性密切相关。以上因素的认识及研究,有助于脂溢性皮炎的预防及治疗。
三种常见脱发性疾病与睡眠质量和情绪因素的相关性调查
王端;徐巧瑜;雷霞;吴先林;伍津津;目的调查和探讨生理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斑秃与睡眠质量和情绪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焦虑自评表(SAS),对我院皮肤科确诊为生理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的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3种脱发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青年组(15~29岁)、壮年组(30~44岁)、中老年组(>45岁)的PSQI及SAS得分逐渐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秃患者PSQI总分>7分,有睡眠问题;在PSQI的7个指标中,青年组主要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有差异(P<0.01);壮年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上有差异(P<0.05);中老年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上有差异(P<0.05)。青年组的斑秃及雄激素性脱发患者SAS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分值。脱发对于女性患者PSQI及SAS积分的影响大于男性。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r=0.487,P=0.000),说明睡眠与情绪焦虑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脱发性疾病,尤其是斑秃同时受到睡眠质量、精神因素的影响,因此恢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调整情绪对预防斑秃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脂溢性皮炎病因机制的研究进展
祝行行;蒋文静;朱威;脂溢性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在皮脂溢出基础上发生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研究发现,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与马拉色菌、脂质、免疫反应、皮肤屏障功能及个体易感性密切相关。以上因素的认识及研究,有助于脂溢性皮炎的预防及治疗。
中西医结合痤疮诊治专家共识
赵俊英;<正>痤疮(acne)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高发人群为青少年,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为特征,好发于颜面、胸背部,易反复发作。遗传、雄激素诱导皮脂异常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免疫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均与痤疮发生相关。1流行病学痤疮的世界范围内人群发病率为9.4%,位居全球第八大疾病,其中男性发病率为8.96%,女性为9.81%[1]。
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杨蓉娅;蒋献;<正>1化学剥脱术的概念及发展史化学剥脱术又称化学换肤术,是通过化学物质作用于皮肤表层引起皮肤不同水平的可控损伤,从而诱导皮肤表层和真皮结构重建,起到治疗作用。目前化学剥脱术已成为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在皮肤科及美容相关科室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用于痤疮、黄褐斑、皮
医用射频皮肤美容与治疗专家共识
杨蓉娅;尹锐;<正>1射频的定义射频(radiofrequency,RF)是介于调幅、调频无线电波之间的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其能量以电或磁的形式(波)在空间存在并传播。其频率范围很广,可以在数百kHz到数百MHz的范围内。RF通过电热作用对组织进行切割、切除、电灼、消融及电凝等,从而达到去除病灶、治疗疾病的目的。RF作用于真皮甚至皮下组织,产生柱状的热损伤带,引起胶原纤维的即刻收缩,继而产生创伤后修复反应,是RF应用于皮肤美容与治疗领域的基础[1]。
